一、书家简介
张芝(公元?——约192年),中国东汉书法家,字伯英。敦煌郡渊泉县(今甘肃安西县东)人。出身官宦家庭,其父张奂曾任太常卿。张芝擅长草书中的章草,后脱去旧习,省减章草点画、波磔,将古代当时字字区别、笔画分离的草法,改为上下牵连富于变化的新写法,富有独创性,在当时影响很大,有「草圣」之称。书迹今无墨迹传世,仅北宋《淳化阁帖》中收有他的《八月帖》等刻帖。张怀瓘在《书断》称他「学崔(瑗)、杜(操)之法,因而变之,以成今草,转精其妙。字之体势,一笔而成,偶有不连,而血脉不断,及其连者,气脉通于隔行」。对后世王羲之、王献之草书影响颇深。晋王羲之对汉、魏书迹,惟推钟(繇)、张(芝)两家,认为其余不足观。
二、书家事迹
「临池学书,池水尽墨」、「衣帛先书而后练」。这些脍炙人口,勤奋动人的学书故事千余年来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,此故事的主人翁就是被世人尊称为「草圣」的汉末书法家——张芝。
东汉时,著名书法家张芝出生于渊泉县(今安西县布隆吉一带)一户名门显族。张芝的爷爷张享曾任过汉阳(今天水)太守。张芝的父亲张奂更是声名显赫,年少时就有志气,认为大丈夫处世,应当为国立功边疆。后官至护匈奴中郎将、度辽将军、大司农等,屡立功勋。张芝的母亲是富家闺秀,淑慧贤良,张芝就在这样一个家庭里长大成人。
张芝字伯英,为张奂长子,年轻时就很有操节,虽出身宦门,而无纨绔习气,勤奋好学,潜心书法,当朝太尉认为他将来不是文宗,就是将表,屡次征召他出来做官,皆严辞拒绝,故有「张有道」之称。他潜心研究书法,尤好草书,师承崔杜之法。其父张奂为方便张芝兄弟习文练字,着人筑造石桌、石凳、墨池于河边。从此,张芝兄弟以帛为纸,临池学书,常常把家里准备做衣服用的白布拿去练字,等练得经纬不分时再拿去煮染做衣。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,洗笔的池水为之变黑,后称「张芝墨池」。现在我们把学习书法称为「临池」,此典故就是出自草圣张芝。
张芝将崔杜笔法,烂熟于心,终于摆脱旧俗独创一体,转精其妙,以成今草。字之体势,一笔所成,偶有不连,而血脉不断;字迹气脉贯通,隔行不断。古人谓之:「一笔飞白」,开书法之一代新天地。历代书法大家誉称张芝草书为「一笔书」,三国韦诞对其有「草圣」之誉,羊欣评价云:「张芝、皇象、钟繇、索靖,时并号书圣,然张劲骨丰肌,德冠诸贤之首。斯为当矣。」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对汉、魏书迹唯推钟、张草书,亦颇受其影响。唐朝开元时的著名书法家和评论家张怀馞在其书法理论名著《书断》里,有数百字论述张芝,确定了他在华夏书坛的重要地位。其后的历代书法家和评论家,也都以肯定态度延袭韦诞、卫恒、张怀馞、孙过庭等的论述,张芝的「草圣」地位自此成为一座不可动摇的丰碑而屹立于中国书坛,闪耀着璀璨光芒。
三、书家代表作
关于张芝的作品,西晋时卫恒慨叹「寸纸不见遗」。到了唐宋,连绢本也几乎难觅,比较可信的拓印本有《秋凉平善帖》。《宣和书谱》载有张芝草书《冠军帖》、章草《消息贴》。他的书迹在《淳化阁贴》存有五贴,并著有《笔心论》,今已失。
北京诚敬仁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www.chengjing.com
返回
|